我的第一封“利是”
2010/2/24 From: 阳江十八子
过年“利是”,对于入学前的我是很陌生的事情。家里穷得叮当响,要想在过年时得到 “利是”,哪怕得到跟同龄的孩子们一样的5分钱,也是连梦都不敢做的。然而,第一封“利是”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。
50年前,我离开出生地,进入大沟中心小学念书。因为母亲是独生女,我就成了外公外婆最大的希望和寄托,待我如掌中宝贝。村里人见外公外婆对我恩爱有加,不叫我的大名,总是管我叫“外甥皇”。
快要过年的前几天是我生日,外婆把一封“利是”塞在我手上,满面笑容地对我说:“恭喜外甥皇聪明伶俐!”接着,外公也给我塞上一封“利是”。我一下子就有了两个“利是”,喜得一蹦三尺,心里美滋滋地想象着“利是”有多少钱,该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。因外婆千叮万嘱:没过年不准拆,不准买玻珠,不准买糖仔,不准……我揣着那红纸包成的“利是”,连睡觉都带着笑,仍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钱。
年初一,捂住口袋里的“利是”跟一班小伙伴在村前空地上画了圈圈打玻珠(玻璃球)。
小伙伴们玩着玻珠,不忘炫耀自己的“利是”。谁的“利是”多,谁的大?谁也不服谁。比!比就比,谁怕谁?怎么比?多吃少!
阿荣从口袋掏出红纸包得严严实实的“利是”,说:“是我爷跟我四婶给的,三个!怎么样?”
斗记不服气,说:“你三个又怎么样?拆开看!”
阿荣拆开第一个,是5分钱。
“耶”的一声,一群小伙伴哄笑起来。
阿荣紧张地拆开第二个,还是5 分钱。
阿生偷偷看过自己的“利是”,猜斗记的没自己的大,就嚷着让斗记打开大家看。最后,阿荣三个“利是”才1角5分钱;斗记两个“利是”,都是8分钱纸币;阿生的“利是”钱有2角钱。阿生大叫:“我赢了!”
阿荣跟斗记傻眼了,眼看“利是”快成了人家的,怎么办?突然,阿荣嚷了一声,说:“外甥皇的呢?”
我心里没底,捂住口袋就跑。三个人紧追不舍,硬是把我按倒在地,拆开了我的“利是”。
“哇!两个,是4角。我们都输了。”三人乖乖地把自己的“利是”钱丢给我,满脸懊丧地走了。
我拿着钱,蹦蹦跳跳地回到家。外公看到我手上的钱,问是哪来的?我实话实说了。外公瞪起双眼,一巴掌打在我脸上。我捂住火辣辣的脸蛋不敢哭。外婆嘴里骂着外公:“你哪不好打,怎么能打他脸?”外婆心疼地护着我,却扬起巴掌往我屁股抽,打一下,嘴里骂一下:“看你还赌不!”
一场“混合双打”后,外公让我把钱还了人家。我的“利是”就买了两本连环画。
这事紧记于心,一辈子还真的没参与过大小赌博。 [李代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