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10/21 8:38:40 From: 李积回谈音乐
音乐是什么
最初是声音,接着是节奏,最后是韵律。
音乐还是双向的:接收与传播。当你接受音乐时,它记录了你的人生,唤起你的回忆,当你传播音乐时,你可口述对音乐的感受,自主翻唱,卡拉OK。
音乐非常深刻。是世界上唯一陪伴你一生一世的东西。从你呱呱落地,最原始的音乐——亲人呼唤的声音使你安定。当一个人魂归天国,也是超度的声音与音乐让你安息。
在佛都有火的时候,只要音响音乐永远温柔。你的人生有音乐吗?
很多人认为音乐与文化有关吗?就算有关也是其中一部分吧?问这个问题很严重!因为音乐是文化之本呀!在十八子的时光隧道里有阐述音乐的起源:因为有青铜兵器出现,部落打仗胜利后点燃禾草,篝火舞蹈庆祝,然后人类从舞蹈中悟出节奏,悟出乐器,谱出音乐。人类随乐而行礼,所有自古现有乐而知礼。由此人类的文化随乐可以事半功倍在传播。中国古人把文化首位让给了音乐:琴、棋、书、画,琴就包含音乐了。然而,知礼的古人因温饱的要求又把过度行乐斥之为:声色犬马为首害。西方人非常重视以音乐为首的文化推广,让世人接受和推崇,东方的印度以特色歌舞为世人所知,日韩也正努力以音乐推动本民族文化,
世风日下,韩风阵阵。五千年古国历史的中华民族,不能局限于文字记载,如加
以音乐推广结合,岂不事半功倍,让世界融入中国文化吗?
音乐与战争
然而,现代的战争以音乐团结,音乐号召激发民心。发生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大量的歌曲产出,让战争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,在世界战争历史上也有屡出不穷的案例。
即使现代的每个国家,如发生战争,不是政府或政党发出号召才能团结国民,只有国歌飘起,爱国之心才能悠然而生,激起胜利的渴求,为国为家抛头颅洒热血。
即使和平年代,我们唱起抗日歌曲和解放战争歌曲,仍能唤起我们的本能热情,音乐记录战争音乐记载历史
音乐与伟人
前段时间,广东卫视第一访谈节目播放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,我才发觉这个伟人原来跟音乐是多么的贴近,按现在的水平评估:毛泽东这个伟人是一个高级的音乐爱好者,顶级音响发烧友。毛泽东这个伟人从读书年代开始就喜欢音乐,拥有多台留声机,至今收藏在个人博物馆里,而且收藏有上千张黑胶唱片和几百卷开盘录音带。呵,在中国共产党事业的追求中,这个伟人从军阀,抗日,解放和共和国建设中,都没有尽情显露出音乐在这个伟人的生命中是多么重要,甚至在老年患有白内障要动手术的时候,这个伟人的要求就是不用打麻醉药,让我在聆听音乐中完成手术吧。伟人,从古到今,多少伟人与音乐的故事,也是绕梁三日,三个月不知肉味。爱好音乐不一定成为伟人,但是成为伟人一定离不开音乐,你不相信?我相信!
音乐与文学
行业刊物才女编辑来一信息,说上大学时学了五年长笛,对音乐的理解也算半个专业人士,毕业后,从事文学写作编辑后,虽经常去现场听音乐会,未能对音乐烧起来,去了一下阳江十八子集团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后,深有感触,表示休假去博物馆打工,让心与音乐在一起,自己变年轻了!信息长长的,好几段,有一段正中我主题:喜欢三毛,喜欢她的人生,喜欢蔡琴,喜欢她的声音、情感,她和三毛就是表达方式不同,一个是笔,一个是歌,都是用心做事的人。
按照我理解蔡琴是代表音乐,三毛代表文学。还有一个区别是,一个至今还活跃在国际舞台上,唱足四十多年,依然年轻活力。一个已经黄泉杳杳不复返,虽有佳作传世,却是难得有传人。我在文化划分上分为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。音乐和文学其实就是一个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,而蔡琴和三毛也是这个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的代表人物。这两个人物都因感情问题都曾有过自杀举动,三毛却成功了,一去不复返;蔡琴被音乐牵回来了,唱功更足,感情传播更加强劲,所以我那才女编辑朋友会喜欢她的声音,听她的声音也喜欢她的情感。音乐的动态文化会令人转换心境,说不定蔡琴因音乐的呼唤,跳出了梦魇,发挥了双向作用,我影响了音乐,音乐也影响了我,双赢!而三毛却陷入了静悄悄的自我编织的网,冲不破,陷入了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,找不到出路。这时如来一段蔡琴的歌,心田涌出一般甘泉,也许三毛的文化历史因此而改写。
朋友,当你感受到文学魅力的时候 ,来一段音乐吧!或许心境由此而改变,人生由此而改变,身终大事也许由此改写。要不,象我那精明的才女编辑朋友,既喜欢蔡琴,又喜欢三毛,绝不矛盾。